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5388阅读
  • 11回复

[原创]怀念张仲老先生

级别: 会元
    张仲先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一座丰碑,其学识让我们这些后学者永远难以企及,仲老对津沽民俗文化博物洽闻,察远照迩,在逝后早有其定论,我在此不再赘述。在我与仲老不多的接触中,仲老长者山峙,与我们这些晚辈甚是蔼然敦朴,因我生的头大,友人一直戏称我为“脑袋”,不知何时仲老记住了我这个称呼,见面不再呼我名号,直称我为“脑袋”,并戏解“脑袋”就是头人,头人就是领袖。有一阵我迷上收藏国内各名家的签名本,知仲老著作“看似小品实为大书(冯骥才语)”,去书店淘了几本仲老的书册,多次寻机会去找仲老签名,见了仲老常常对他标榜自己是仲爷的追星族求签名来了。有一次在鼓楼北街靳志忠的可人山房中,仲老中午喝了些酒,我拿着本刚淘得那书店仅余一册的《北方市井民俗图说》让仲老给我签上大名,仲老有说有笑的大笔刷刷给我写下了如下文字“张辉(愚名张凯,名字竟给我写错了)贤弟:善藏古籍,错爱及余,于‘天马’购得此书,据云仅此一本,洵珍贵也。张仲甲申冬时年七十五”。又一次在2007年春节期间图书大厦签售今晚丛书《天津卫过大年》时,我也去凑热闹,仲老坐在冯骥才先生的下侧,冯先生给我签完字后,看到仲老我先问好,仲老说“脑袋”也来了!出我意料的随笔在菲页最上面给我写上了“张凯藏(这次可没写错)”然后签上了自己张仲的名字,仲老这小小的举动那一刻竟让我感到一丝温暖,其实我这些年收集了一些仲老的书法,也让老爷子给愚的千契草堂写过斋号,这些惠及我的书法没能在我心目中留下什么春露秋霜,但不知为何,仲老那随意写下的三个字至今让我铭感于怀,也许这就是杜工部诗中讲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之望风怀想吧。 wL'w@^C ~  
  仲老为津门三印人之一张穆斋(另两人为王雪民和穆寿山)的族弟,穆斋字人牧生于1905年,与仲老为叔伯兄弟。仲老一族世居天津城西大药王庙,张氏本系江宁上元人,明初由河南虞城迁至沧州羊房村,后又落籍津沽,仲老祖上为太医,以治咽喉名于世。仲老虽承族学渊源,但能成为一代民俗专家多是自己努力所得。 yKMHIYd  
  在仲爷逝去的此百日之后,愚写下此小文,仅仅是追昔一下,无甚作用。仲老那在文革乱世中独自一人于西沽公园内苦读的身影就像一座丰碑,老人的知识来自通读古今,我们这些后辈要想在保护延续津沽历史文化传承上做些贡献,还需克勤于已。


值班之日木庵草于办公室


2008年11月29日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970-01-01

级别: 童生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970-01-01

左边款好像与上次看的不一样


请把值班去掉,啰嗦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1970-01-01

哈,一会改成加班

级别: 童生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1970-01-01
为啥没改,你有多忙
级别: 白丁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1970-01-01

记得原来是这么写地: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1970-01-01

你居然还留着这墨宝呢

级别: 白丁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1970-01-01

有一个是假的吗?

级别: 童生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1970-01-01

都是真的


为啥还是值班,马大哈!

级别: 童生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1970-01-01
以下是引用忽悠在2008-12-28 22:35:37的发言:

记得原来是这么写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128193839753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兄弟你终于献身!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