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春褉节”
古代人们祭奠亡灵和春游踏青并不是在一天,前者在清明节,而后者是在三月初三日的春褉节。
春褉节是中国的古老传统节日,即“上巳节”。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春褉是古代放春假的日子,《后汉书•礼仪志》介绍说:“三月上巳,官民皆挈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挈。”是说上巳节时,大家都到江水边洗掉身上的污垢,消灾除邪,古语称之为“祓禊”。由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已春暖花开,人们也走出家门相约踏青。
春褉节也是文人们聚会的日子,“曲水流觞”就是文人们环坐在溪水边,把斟满酒的酒杯放入水中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作诗。据说日本现在还保持这样的习俗。书圣王羲之脍炙人口的《兰亭集序》就是写的一次文人雅士从事春禊活动的游记。“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书圣们尚且风雅前例,足见上巳节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后人亦把此碑帖称为《禊帖》,即源于此。
古人认为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祓禊”医治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三月三洗脚会、大理的三月三对歌会,就是古代祓禊活动的遗风。
天津的文人们很重视春褉的活动,一到春褉日,各文学社团都要组织雅集唱诗活动。1925年华世奎还主持了一次文人踏青春游的集会,这可能是天津现代最后一次春褉活动。后来也有不少的文人呼吁恢复“春褉节”,都因各种原因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