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0870阅读
  • 0回复

康乾雍三朝时期的天津一、天津置州升府期间的大发展

级别: 白丁
 

康乾雍三朝时期的天津


一、天津置州升府期间的大发展


在天津600年的发展史上,人们总是把清末的天津开埠作为天津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其实,除了清末五口通商的机遇外,元初的漕运机构设置,明初的军事卫所设置,也是天津发展的重要机遇。特别是,清初康雍乾的100多年,对于天津城市的发展史,更是一个极大提升。在这100多年的历史中,天津不但由明末的一个军事卫所而置州升府,发展成为与当时的苏杭扬宁等一线城市齐名的大都会,而且成为引领国内文化前卫的文化名城。纵观这几个机遇期的发展情况,天津的发展无不与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保障有着极大关系。而清初的天津由州升府,更使天津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财政方面有了显著发展,也为以后的天津开埠奠定了重要基础。


康雍乾时期,天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北方财税逐渐集中在天津,使得天津经济地位快速提升。


由于天津在拱卫京畿、南北漕运、军事防御、商业贸易和盐业税收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清廷的极大重视。据《天津通志》记载,顺治元年,詹事府通事舍人王国佐条奏变革长芦盐法14条:1、复额引以疏壅滞;2、改引部以速引利;3、便引价以壮京圉;4、革防销以省商费;5、除滥赎以伸商冤;6、除变价以止奸欺;7、清焚溺以杜虚冒;8、止改告以一引盐;9、疏关禁以通引楫;10、杜扰害以清私贩;11、核场灶以清窝囤;12、复两坨以备讥察;13、免徭助以济孤商;14、设赏例以鼓富商。该项改革,使天津盐务得到快速发展。康熙朝,经康熙帝批准,清廷裁撤长芦、两淮、两浙、河东巡盐御史,盐法事务归并当地巡抚管理。又复设巡盐御史天津钞关由河西务移驻天津,划归天津道兼理;将长芦盐政署(即长芦巡盐御史署)由北京移驻天津;长芦盐运使司由沧州移至天津。同时,清廷还批准奉天海运木植至天津贸易。钞关,是管理贸易税收的重要机构;而盐政署和长芦盐运使司又是管理海盐生产和盐业运输的重要部门,这三个机构由北京、沧州移到天津后,使天津在清政府财政税收管理方面的地位得到加强。为了进行贸易通关,各地商贾集中到天津办理钞关、盐业运输等相关事宜,一时四方商贩云集,各项服务业务快速发展起来,不但促进了经济实力的快速积累,而且提升了天津的政府管理地位。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再改长芦运司属青州分司为天津分司,换给关防。乾隆后期,清廷又一次在天津关设局,收缴过往客贩小钱,以清钱法,杜绝弊源,更进一步加强了天津的经济、财政地位。据统计,仅康熙年间,长芦盐年产量就达到600万担,约60000万斤。以后各朝芦盐年产量,均保持着这个数字,芦盐与淮盐成为清廷税收的重要支柱。


二、在漕运方面,康熙谕令直隶巡抚郭世隆,天津总兵李镇鼎勘查修筑西沽至通州之间的北运河堤岸。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令捞挖德州至天津一带南运河与天津至通州一带北运河,以利漕船通行。雍正元年,清廷又令户部在天津修建仓廒,备储漕粮。年底在城北建仓房48座,就是现在的北仓。北仓与南仓、军粮城等仓贮衙门一起,成为漕粮在北方的集散地。乾隆时期,船运大发展。长芦商人捐银30万两,备造剥船1000余只,以济盐漕。此时,天津航海商船领照赴奉者800余只,其运回粮面不下数十万石,俱运往直隶之大名、广平,河南之临漳以及山东德州、东昌、临清、济宁一带粜卖。在海运方面,康熙六年,清廷允准大沽盐船出口,由巡盐御史印发号票,填明人数,地方防汛官查验,凭票放行。


三、在农业方面,康熙帝巡视天津,批准天津总兵蓝理请求在天津等处开垦水田。蓝理招募江南农民,在天津城南一带开垦荒地200余顷,种植水稻,后被称为“蓝田”。蓝理又将标兵依前朝屯工之制入籍种田。


四、为方便皇帝出巡,清廷在津建立了多处行宫,使天津在政治地位方面得到提升。清以前,天津只不过是一个军事卫所,其政治地位较为低下。在康熙帝巡视新河及海口运道时,阅视大沽海口,命在大沽南岸建海神庙。康熙时期,为方便皇帝巡视方便,清廷在海河西南岸(在今和平区解放桥、北安桥一带)建皇船坞。在河东岸大直沽西南建造“柳墅行宫”,接待清廷帝后行驻。建“海河楼”于三岔河口北岸香林院之东,有房152间。系清皇帝巡视天津行香各庙时的进茶膳、观河景之所。建于康熙初年与望海楼毗邻之香林院,乾隆改赐名为“崇禧观”。 由于这些行宫的建设,天津成为皇帝出巡及外交活动的重要之地,并在津接待外国使臣。乾隆帝晚年到山东巡游,在从回京留住天津时,恰与安南使臣黎伯珰途经天津相遇,乾隆帝降旨慰问,亲临赐宴。


五、天津由州升府提升了城市级别。顺治三年,清廷以原明朝刑部尚书张忻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天津,使行政长官的级别达到省部级。雍正三年,清廷改天津三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管辖,设知州一员,改卫经历为吏目,教授为学正。提升天津的地位和级别,将原属河间府的天津州改为直隶州归清廷直接管理(相当于国内唯一的直辖州),下辖武清、青县、静海3县。雍正八年调整天津州境,从武清县划入143村,东到军粮城;从静海县和沧州划入119村;原来散在各地的天津卫属屯庄,就近划归各州县。雍正九年清廷又以天津直隶州为水陆通衢,五方杂处,事务繁多,升直隶州为天津府,附廓置天津县。天津府辖天津、静海、青县、沧州、南皮、盐山、庆云1州6县。旧设河间府海防同知,改属天津府。此后,清廷又在天津设立水师营,设副都统一员总管,后改副都统为都统,加强了天津的军事地位。


六、教育。康熙末年,“三取书院”在三岔河口南岸赵公祠旧址建成,推动了天津教育文化的发展。雍正朝清廷增直隶各学取进文童额数,升蓟州、静海、天津卫等24州县卫中学为大学,各取进18名。天津由州改府后,天津州学改为天津府学,取文武童生各20名,设廪膳生、增广生各40名;天津县仍照天津州旧额,取进文童18名,武童15名,廪、增各20名。雍正年,直隶总督李卫在府学西建立县学,与府学两庙毗连。府庙之东设明伦堂、东西斋及府学官公廨;县庙之西设明伦堂、东西斋及县学官公廨。乾隆十六年,芦商查为义捐城内鼓楼南废宅、长芦盐运使卢见曾捐资,始建“问津书院”,院内建“学海堂”为讲堂,另建学舍64间。


七、重修天津城。康熙年间,天津盐商安尚义、安歧父子捐款再修被水患淹损的天津城,四门之名更易,东为镇海,南为归极,北为带河,西为卫安。乾隆时期,建筑津京大道叠道。修筑从天津西沽起,至桃花口止的津京大道,先后建筑叠道10余里,以资捍御,亦便行旅。


八、治理海河流域水患。清廷以直隶河工关系重大,设直隶河道水利总督一员,驻扎天津,专司河务。乾隆朝,解决天津水患。乾隆帝批准顾琮疏请,培筑千里长堤,专抵淀池之水患。此时,乾隆帝还批准孙嘉淦奏请疏浚天津积水工程,培筑郡城东门外至咸水沽叠道,以御海水涨溢;挑浚四道引河;添开两道引河使积水尽归海河;修整引河上的石闸、木桥。共估银30000两,在司库地丁银内支给。乾隆帝奉皇太后东巡临天津,查看芥园运河形势。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自京启程巡视天津一带河工。十一日,阅视淀河,令周元理挑挖鹿疃两处引河,保障河堤。


九、天津的一些寺庙建设也留下康熙的印记,大沽南岸建海神庙是最早由康熙敕建的庙宇,后来,天津总兵蓝理在南门外三里建普陀寺,康熙帝赐名“海光寺”,并亲为书匾额。康熙皇帝南巡回京途经天津,住宿于丁字沽一处行宫,是日巡视白庙并为之亲书“孤云寺”匾额。乾隆元年,清廷准许长芦巡盐御史动用公费银两,修理天津三岔河口望海寺,以资镇奠。


十、问津园、水西庄、沽水草堂等一些私家园林的建立,促进了天津文化水平的提高,成为国内知名的一线文化重镇。


经过清初康雍乾三朝的建设,天津不但成为北方经济中心,还成为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并与苏杭、淮扬、江宁、京畿等府一起成为清代的一线名城,更为清末天津开埠奠定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