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33099阅读
  • 68回复

津沽三百年的收藏与记录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1970-01-01
金钺 字浚宣,号屏庐,天津人。善画墨竹,能以书法会通。撰有屏庐题画,为其庚午(一九三o)至甲戌(一九三四)题自画之作。金钺民国时期以刻书闻名,年轻时仰慕罗振玉。辛亥革命后,作为清代逊帝溥仪的老师罗振玉,在天津居住一段后,退居日本。他在甲骨文、书法以及版本鉴定上的成就使金钺心仪已久。1918年2月,金钺给罗振玉写了一封信,谈个人仰慕之情。此后,二人鸿书频传。恰巧当年10月,罗振玉回国路过天津,约金钺在朋友章梫的四方斋会面。这一天,二人兴致很高,畅谈竟日。罗振玉赠送自己的著述,金钺见其两鬓斑白,完全是一个老人,顿感“著书之苦”。(摘自百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8 18:33:21编辑过]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1970-01-01

感谢老核桃和admin


你们的回复让我感到论坛的温暖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1970-01-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8 18:49:27编辑过]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1970-01-01
以下是引用木庵在2008-11-28 18:34:29的发言:

感谢老核桃和admin


你们的回复让我感到论坛的温暖


呵呵这个论坛是我们自己的本土论坛,凭的就是对家乡的感情,虽然现在还是小门小户,但有大家的共同参与会让这个论坛变成充满亲情的大院.


看来木庵 老核桃 天津老城都是同龄爱乡人今后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http://www.tianjinoldcity.com/bbs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1970-01-01
管理员大叔们,不好意思,偶又要强烈要求,能不能再放宽我每日的发贴数,每天30个好不好,29个也行啊,要不我电脑里这点存货再发两年也未必发的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30 18:55:30编辑过]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1970-01-01
 

戴彬元 字愚卿,天津汉沽人,清光绪庚辰科传胪,翰林院庶吉士,工书善诗,初设馆于坊间,及弟后,名声大噪,一时有南黄(自元)北戴之称,楷书初宗率更,继学平原,结体严谨,笔墨凝重,又间起伏动之状。行书涉何子贞,颇得其神韵,行笔顿挫抑扬,人称“金刀错”,有楷书《画品》、小楷《殿试策》等传世,著有《彬元诗集》,津沽书家中其书余最为爱之。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1970-01-01
 

姚彤章 字品侯,号研曾,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监生出身,工诗文,善书法,与乡贤李叔同同出于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的赵元礼门下。其为天津“世进士第”鼓楼东姚家后人。平生酷爱金石,收藏文玩、书帖、字画颇丰,鉴别能力甚强,这一点与年轻时的李叔同也有共同点。民国年间发行的《河北博物院院刊》和《美语画刊》中均刊有姚彤章提供的藏品,并载有他撰写的有关文物鉴赏的文章。曾任天津河北博物院馆长。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1970-01-01
谢谢天津老城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1970-01-01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画商,虽经营着古玩小店,这些年,穷自己之力在收藏着津沽民间民俗文化,时至今日杨柳青年画已太商业化沦为商品中商品远离了普通百姓家、风筝魏更是被满大街的塑料风筝挤占了市场,但刻砖这项生计也许再也不会从津沽出现了,刻砖刘也为这项津沽民间艺术绝唱之人。随着老城里的拆迁,大量精美的刻砖被拆了下来,很多被文保部门管理,但一部分流入了市场,那时鬼市、三宫、沈阳道等地出现了很多,我陆续收藏了百多块,这些老砖承载了太多的老城记忆。


 



级别: 会元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1970-01-01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