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22782阅读
  • 1回复

《东南角记忆》(一)李弢 文 发表在《老城厢文化》第28期

级别: 管理员
东南角记忆(一)
         —— —在新鼓楼寻找老城厢的 “蛛丝马迹” 之十一

作者  李弢

        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这“食”更是被奉为天大的事,前几期咱说的是城里的东北部,那东北城角曾有正兴德茶庄。从今天起咱们说说这城里的东南部,东南城角依旧离不开“食”字。如今北马路与南马路交口是铜锣湾小区的一幢弧形外立面的高层,在修筑大楼前,这里是祥德斋糕点分店,总店在北马路与龙亭西箭道交口。这个分店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设,外观上尽显“古色古韵”。
        往西走是南马路,刚过祥德斋有许多互相交错的小胡同,都属于草厂庵东胡同,再往前走是心义堂胡同,它只有75米,当年因为这里有个心义堂公所,所以胡同就这么被起了名字。
       走过心义堂胡同就是草厂庵胡同。胡同名字的来源固然是草厂庵,然而“草厂庵”并不是原来一个独立存在的寺院,它这名称的起源,是草厂和白衣庵相结合而得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天津卫志》中有这么一段描述:“白衣庵在城内草厂东南角”,当然此白衣庵并非东北角的白衣庵。由于地址、位置相同,所以此前很长时间以来把草厂和东南角的白衣庵混成了“草厂庵”。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这里正式修建了曹厂庵观音大士禅林,也就是在我们现在看来真正意义的“草厂庵”。如今,胡同南口的位置正是铜锣湾花园的一个出口以及地铁二号线A出口的地方,可当年庙宇刚刚修成的时候,这儿跟前全是水坑,直到清末同治十三年(1874年)才将水坑填平,建成了这条胡同,当时叫“草厂庵大街”,上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的时候因为与芥园道地带的“草厂庵大街”重名,因此改名为草厂庵胡同。在胡同南口与南马路相交的地方是一家在当地很有名的早点铺,每天自己架油锅炸果子,一到清晨食客们便慕名而来,早早的排起了长队,为的是早一点吃上酥脆的果子。炸果子的油烟把他家的墙、排风扇、玻璃全都熏黑了。在这早点铺的墙上,正好挂着黄色的搪瓷路牌,由于笔者经常在此排队买果子,路牌上的字记得清楚,写着“草厂庵大街”几个字,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街”字跟老城里其他的街一样都写成了二简字“亍”,如今再找这样的路牌,很难了。
          沿着草厂庵胡同向北走,有煤厂,西侧有一个两层的西式的小二楼,地址是胡同的38号,这小二楼当初可是有过“革命史”的。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马骏、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领导的“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旧址就在此楼内;后来一些爱国学生组织的“觉悟社”也曾在此召开过成立大会。此外草厂庵胡同也汇集了东南角的不少教育资源,比如当年的南开十四幼和草厂庵小学,其中曹厂庵小学原先正是乾隆年间修建的曹厂庵,学校一开始是天津官立第九女子小学,1929年改为天津市立第五小学,此后经历了多次改名后,1960年最后改名为草厂庵小学。
此外,这边与草厂庵胡同、草厂庵小学相交的小胡同们还有贡院胡同、贡院后胡同、贡院东胡同、嘉庆胡同、如意胡同。
        其中最后两个原先都叫“城根胡同”,然后上世纪80年代改的名字,如今大致都位于东马路铜锣湾花园一侧红绿灯的位置。
        关于贡院,清初那里原为提督学院衙门,后来才改成了贡院,它是当时科举时文科的考场。雍正皇帝时天津已经变为了府,天津府所属的七个县以及天津本县的考生都往那儿考试;到了清末戊戌变法后,科举考试被废除,贡院也被改为了民居。1901年,袁世凯曾派周学熙利用贡院余房,开设天津工艺总局以及工业学堂,开启了天津实业和教育的先河。贡院东胡同可以算是老城内少见的“区域成片”型的胡同,上世纪90年代,贡院东胡同通向东马路的地方曾有公交车站,而如今这里已经是远东百货的地盘;贡院东胡同的北部于上世纪90年代的后期就被当时新修建的新安花园、安信广场所占。(待续)

幻灯 | 小图 | 大图 图片

http://www.tianjinoldcity.com/bbs
级别: 白丁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2-13
我在草厂庵上的小学,老校舍让人回忆。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