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的居民,都知道老城原有“北门富”的说法,原因除了北门临近估衣街等商富基地之外,更重要的是,北门里大街曾经是老天津的一条“金街”。这里的金街可不是现在和平路那样的商业百货金街,而是真金的街道,当然也是一种商业,毕竟是卖金子的地方。
天津的金店行业历史悠久,遍布较广。据解放前在北门里金店工作了十余年的张景文老先生回忆:解放前的天津北门里大街,曾是大小首饰店相对集聚的金店一条街。在金店一条街上,虽然家家金店毗连,但在经营上却是互相谦让,小店的赤金首饰可以到大店去卖,大店也按统一的质量衡量收购,决不歧视。金店这行业既是商业又是工业,本身有着高尚的行业道德,不管老字号、新字号,讲的是合法经营和信誉。多年自然形成的金店行规,使大家共同遵守行业分工和行业道德,互相遵守统一的质量和衡器标准,不干违法和作假的事。
北门里的金店,在行业分工上大体有以下五种情况:第一类是正式的首饰店,这类金店资金雄厚,门面宽敞,字号老诚,信誉较高,在专业技术、专业设备方面也比较优越。他们大都有自己的煎、提、化金银的场所,也就是制造赤金首饰的作坊,即“金房”,当时通用的纯金量是98.5%。为了保证信誉,金店对本店出品的金条、金锭、银砖、赤金首饰、K金镶嵌、包金、镀金、白银等各种首饰、器皿,上面都标有自己店铺字号的标记。北门里较有名的金店有三义金店、三阳金店、天成金店、正阳金店、天兴德金店、同福金店等。第二类是资金不太雄厚,但门面大而新的首饰店,他们信誉不太高,字号不老诚,虽是内行人经营,但技术、设备专业条件不完善,只能出品赤金首饰,而没能力出品金条、金锭、银锭。第三类是首饰的批发商,他们资金不多,门面装潢也不讲究,只经营白银、镀金首饰,且品种不全,工艺粗糙,销售的对象主要是本市和外地的首饰商贩。当时有春发银楼和几家小店。第四类是包金小店。他们门面小人数少,只经营少量的首饰,但缺乏信誉,也没有本店标记。其特点是随时拿旧首饰包金,顾客立等可取,整旧如新。他们都有包金、镀金的技术,既在门市加工,也为正式金店加工。再一类,虽属首饰店,但不经营首饰,专门生产经营夹银的装饰品、礼品、器皿等,如银盾、银杯、银瓶、餐具茶具等,品种较多也很时兴。
北门里的几家正规首饰店中的基本管理方法大致相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柜管理,另一类是内柜管理。
外柜主要是门市,负责各种首饰的销售、储备,并负责本店赤金首饰作坊的管理工作,外加工、包金、镀金、白银等各种首饰、器皿的收发管理,以及锦盒、木托的收发管理等。外柜在金店中是一个大项目,其特点是商业性较强,技术性较弱。外柜中的各大类,有赤金首饰、K金镶嵌首饰。各种包金、镀金、白银首饰、礼品、器皿等,每个大类中还有很多的细目,如手镯、戒指就有花有素,花色、样式繁多。礼品则有小孩满月礼品、喜寿礼品、老人礼品等。
内柜是代客买卖黄金、白银,大批收购本市和外地同行业的次金、包金、镀金等各种旧首饰,以及各地的沙金等。内柜的技术性很强,它分为金柜管理(即技术管理)、业务管理(即行情信息)两类。在内柜工作的人员,都有各种技术专长,均掌握煎、提、化的技术,而且还有代客买卖、掌握行情的特殊本领,其工资、待遇及一切福利都高于外柜人员。经理一般都出自内柜,在内柜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本店的徒弟。
早期的金店,黄金没有行市,只有白银有价,黄金的价格是以白银折合的。大约到1940年才有了赤金首饰的统一价格。初期的赤金首饰的价格几天变动一次,后来变动速度加快,甚至一天要变动数次。买首饰的大部分是为婚礼所用,也有的是以旧换新,没有人去倒卖赤金首饰和金条。那时的金店从不买空卖空和作假掺假,各金店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矩,从不去抢别人家的行市。
日军占领华北,特别是天津沦陷以后,日本人操纵黄金的行情,在天津成立了正福公司,对黄金进行明抢暗夺,黄金很快成了衡量一切物品价值的尺度,黄金交易额也由早期一次交易50两改为10两。
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上台执政,黄金这种物质也大大地减少。黄金交易也由日本统治时期的10两一次,骤减至一两一个行市,金店内的黄金储备也随之减少。
1948年底,北门里金店被国民党以投机倒把、扰乱金融的罪名,予以全行业取缔。至此,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既是商业又是工业的老行业,随着国民党统治的垮台而暂时退出历史舞台,金店一条街也从北门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