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UID:20
周让,号铁珊。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家住天津东于庄(今属河北区),祖上本行医,后世以绘画及干田园为业。铁珊幼小时,母亲便去世了,稍长随父亲学习唐诗、宋词和山水画,临摹文与可、郑板桥画稿,后又进学堂攻读《四书》、《五经》及其他经史典籍。19岁就能画大幅竹子,且书法、诗文俱佳,名声大噪。在黑暗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和当权者的腐败,民众处在极度苦难之中。面对灾害频频,民不聊生的现状,青年时代的周铁珊虽很有绘画天赋,却不甘于终日守砚、坐拥书城的生活。他先是想弃文习武,准备投奔北洋水师学堂,以武力救国。但当北洋水师因清政府推行妥协投降政策而惨败在日军手里后,周铁珊受到沉重打击,他不再从军,也不去走科举之路,还是决定用艺术来富强祖国,立志在他的后半生将艺术创作的收入贡献于社会,用自已的艺术才华为受苦受难的民众尽一点儿微薄的力量。于是,他便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绘画之中。他遍游名山大川,寻访古代文人足迹,潜心艺术变革,使自已成为技艺全面且又有个人独特风格、铮铮铁骨、大气凛然的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学王原祁、龚半千;花卉学陈白阳、恽南田;兰竹学文与可、郑板桥;从物学唐伯虎。涉及的题材广泛,技法不拘一格。后又潜心研究写意画法,由注重设色转为以水墨为主,并大胆破除当时以“四王”为正统的羁绊,扩大“扬州八怪”在天津的影响,因以“周颠”自命,画风大变,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画竹大王”,蜚声于上世纪30年代的津门画坛。笔者藏有一幅周铁珊中年以后创作的大幅中堂,画面上,一只大陶缶中插着几束黄菊,笔力雄健,墨气浑然,潇洒而古雅,充满磅礴之气,极富大家气度。为了全力救济穷人,具有卓越艺术成就的周铁珊果断拒绝了当局的高薪聘请,却欣然担当起天津书画慈善会会长之责。出任书画慈善会会长无分文报酬,生活并不宽裕的周铁珊不仅组织和领导书画慈善会的工作,而且将其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给书画慈善会。并且他又将慈善会捐来的钱,一部分送给孤儿院,一部分用来购买玉米面分给穷苦百姓。“慈善画家”周铁珊对一切都怀有慈悲之心,为了穷人的事,他宁可自已作难。穷人受到欺侮,吃了官司,却又无能为力,周铁珊得知后,自已出钱、垫饭帮其讨回公道,不但为他们书写讼状,还为他们担当律师,公开出庭为其辩护。摆小摊的小贩生意暗淡,过不了年关,他就叫夫人把家里仅有的钱粮送给他们。失业的人求助于他,他当场作画,让他们拿着他的画去找工作。据知情的老人们讲,有一次,周铁珊上街,无意中看见一张假冒他的名义画的招生广告,十发气愤。然而,他却想这个人肯定是在个人生计上遇到了困难才这样做的,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一把,于是主动寻找到那个人,对他说:“做人同做画一样,要诚实。”继而又教给他绘画技法,培养他独立创作的能力,最终使他掌握了绘画艺术并以此作为自食其力的谋生手段。周铁珊对穷苦百姓抱着深深的同情,对社会上的黑恶势力则一向横眉冷对。一次,一对男女买了他一幅画。后来,当得知这一男一女是天津特务机关的头子和他的姨太太时,周铁珊后悔至极,想方设法硬是让他的儿子用高出原价三倍的钱将那幅画买回来。别人对他不理解,问他何以如此,周铁珊回答:“我生来就不给恶霸作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大举进攻华北。在这种情势下,周铁珊纵然画艺高超,但他的画也实在是不好卖出了。由于贫困的折磨,周的夫人及他的三个儿子先后染上肺病,相继死去。国破家亡,饥寒交迫,沉重的打击使周铁珊一病不起,以致冯玉祥请他到泰安教冯的夫人李德全画画,周都无法动身前往了。1936年冬,74岁的周铁珊悲惨地离开了人世。周铁珊死后,还留下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周铁珊生前有位最要好的朋友,名叫刘髯公。此公脾气禀性很像周铁珊,也是位主持正义、疾恶如仇、对贫苦百姓极富同情心的人。刘曾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不顾生命危险,用自已的钱财解救一千多个被日军围困在东权仙戏院(今河北区民主影院)的难民。周、刘二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当年身为《新天津报》(社址在今河北区建国道)社长的刘髯公多次到周的家中拜访,在报上连续刊登周的作品,周对刘的爱国行动亦是钦佩不已。当周铁珊在凄风寒夜中死去,又见周抛下的两个身无分文的女儿时,刘髯公心痛至极,他自已出资厚葬他的挚友周铁珊,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位慈善画家那金子般的心肠。然而,就在刘髯公为周料理完后事的一年后,他自已也身陷囹圄,受到日本特务的迫害,含恨而死。
UID:2
我想随着天津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天津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对天津各方面的研究会逐渐加深的.
您如上传图片请先将图片制作成70K以下大小的文件(最好是JPG后缀的)保存在电脑中,
再点击发表话题或回复主题在这个界面中一个"文件上传'栏,点击其中的添加附件,添加好后再点击上传附件,然后也可再书写文字内容后点击发表,也可不书写文字直接点击发表.
UID:15
高凌霄(1848-1909)字俊峰、隽峰,天津人。光绪6年进士,官至直隶知州。工书画,书学董其昌,画共花卉鱼虫,收藏亦富。详见《清代翰林传略》404页。他在天津也算出身名门望族了。其先祖原籍山东,明永乐年间迁入津门,世居西头,门悬“太史节”匾。兄弟三人,凌雯等,皆为社会名流。他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7),享年六十二岁,字俊峰。同治十二年(1875)举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候补内阁中书,改庶吉士散馆,授山西五台知县。历任曲沃、大同、介休、闻喜、高平、永济等知县,“尚有政声”。后升迁直隶州知州。工书善画,“字法董其昌,爱画蔬果鱼蟹等,墨笔燥湿互用,率笔写出,颇得隽逸”。